着力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 绘就实践育人“新画卷”

作者:车玉章 时间:2025-10-12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2024至2025学年,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生物工程、生物与医药等专业特色,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层次丰富、内涵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将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展现学院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党建引领-专业赋能-校地协同-文化浸润”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以“红色引擎”引领实践航向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的政治导向与育人功能,将其视为“大思政课”的生动校外课堂。学院特别组建了多支“学生党员先锋队”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践团。这些团队在出征前接受专题培训,深入学习国家关于生物经济、大健康产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他们不仅承担科技服务任务,更扮演了“政策宣讲员”的角色。例如,赴临沂沂蒙革命老区的实践团,在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指导的同时,与当地社区党支部开展联学联建,重温红色历史,探讨如何以科技力量续写新时代“沂蒙精神”,使学生在服务奉献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使命担当。

二、强化校地合作,完善立体化实践网络。

生物工程学院与淄博市博山区、滨州市惠民县、济南市章丘区等多个区县团委建立合作关系,以共建实践基地为抓手,整合校地优势资源,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实践育人新格局。同时,深化与基层团组织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青年深入社区一线开展实践服务,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发挥专业特长,既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实践平台,又为地方发展注入青春动能。通过完善“需求对接-项目设计-实践锻炼-总结提升”的全链条培养机制,切实推动实践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三、深化专业赋能,以“生工智慧”服务国计民生

紧扣专业发展与产业前沿,学院团委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生物与医药领域代表性企业开展一线调研。参观现代化车间与实验室、沉浸式了解研发流程与质控标准、与企业HR交流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路径、见证精密检测过程。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拓宽行业认知,明确学习方向与技能要求促进学用结合,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专业建设与职业规划提供参考,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向赋能。本学年,学院选派了多批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赴这些企业开展为期数周至数月的“顶岗实践”。这种“真刀真枪”的实践,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为合作企业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四、创新传播模式,以“文化浸润”升华实践价值

学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与宣传,将其作为展现学院风采、弘扬科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以系列报道、人物专访、实践vlog、图片纪实等多种形式,全程化、立体化地展示各实践团队的动态与收获。本学年发布的社会实践主题系列推送,图文并茂,真实生动,在校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总阅读量超过8万次。通过大力宣传“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与“优秀实践团队”,将实践中涌现出的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内化为学院文化的一部分,激励更多学生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形成“实践-总结-传承-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社会实践综合改革,进一步拓展实践领域,丰富实践内容,完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生工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邮编:266042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