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绽放一亿年的花”(国际上首次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得到各大媒体的聚焦,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发现是由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80后教授王硕率领团队多年攻坚得到的。
这一科研成果以《一亿年前琥珀中发现起源于南非的适火性鼠李科植物》为题,于2022年2月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植物》上。此次发现为古生物进化变迁,特别是开花植物近亿年来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节点性数据和佐证,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地球生态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研究范式。这是学校盘活冷门学科收获的重要成果,也是助力推动落实山东省科技研发、人才引育等2022“十大创新”工作、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和聚焦学科品牌建设的重大成果。
宽松土壤孕育科研花开
2018年,王硕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青岛科技大学,成立进化生态学实验室。凭借出色的科研潜力以及研究前瞻性,她一入校就享受教授级工资待遇,并拿到了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以及人才特岗津贴、住房补贴、安家费。更让王硕感动的是,学校为新引进人才提供了多样化发展路径,第一年不设教学硬性任务,允许人才自由选择教学型或科研型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勇挑重担。目前团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数量最少也最难解析的植物琥珀化石上。本次研究所用的21块琥珀中的24个标本包含了该植物的茎、叶、花(含子房)、果实(含种子)和花粉,并完整复原了该植物从幼年到成熟的生长发育全过程,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完整的植物化石研究。然而让这些“哑巴证人”开口说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开始也没想到这个研究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随着研究不断推进,发现这些琥珀中保存下来的植物标本,远比想象的更有价值。”王硕说,不论是微距拍摄设备的定制升级还是材料标本鉴定,研究的各个方面都走过很多弯路,一切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要做琥珀研究,需要扫描其内部结构,当时王硕带着学生辗转青岛、济南、南京、苏州、上海,借助不同的设备扫描获取琥珀内部三维结构数据。由于需要不断调整实验参数和位置,那段时间他们吃住在实验室,迫切等待着实验数据。但他们不忘初心,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据结果证明琥珀中的标本与南非开普植物区的现生植物结构非常吻合。他们的研究将该植物类群的起源从三四千万年前一下子推进到了一亿年前,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作为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硬证据”,也为板块运动学说提供重要的化石证据。
得益于学校给予的强大支持和宽松环境,王硕、施超领衔的青岛科技大学进化生态学团队虽然仅组建3年,但成果丰富,得到国际同行专家高度评价。
创新机制厚植人才根基
学科建设是高校立命之本。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岛科技大学就开始进行基础学科培育。以材料学科为例,学校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一门基础学科培育出一个“橡胶王国”。据统计,学校目前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已成功孵化8家上市公司和3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为山东省创造了超过1100亿元产值,缔造了以材料学科为核心的橡胶产业“王国”,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青岛科技大学构建与实施基于学科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引育制度体系,引育一批学科建设必需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保障以激发人才活力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自2017年以来,学校率先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开拓性地实行一系列基础学科人才引进政策,推进科研工作“放管服”,出台科研工作业绩评价办法等制度文件,完善教师科研评价考核机制和学院科研考核体系,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人才兴校”战略,聚焦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总目标,努力打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组合拳,以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为中心,科学构建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大胆创新人才引进新方式,打造“3+3+3+N”一体化工作模式,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3+3+3+N”一体化工作模式即创新三种人才引进方式、构建三种评价体系、设置三种晋升渠道、推行N种个性化发展渠道。王硕说:“我和爱人施超先后从北京和昆明来到青科大,解决了两地分居问题。这么多年来学校支持冷门基础学科发展,支持我们的科研工作和团队建设,让我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搞科研。”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在创新人才政策扶持下,像王硕这样的年轻优秀人才得以沉住气潜心钻研学问、甘坐冷板凳认真搞科研,推动了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也为山东省“十大创新”工作、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坚持从关键处“破题”,运用新思想、新理念蕴含的科学方法,学校敏锐把握科研和人才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拿出“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制胜之策。未来,学校将继续把人才服务工作做精做细,促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真正让各类人才种子在青岛科技大学这片沃土上“稳稳落地、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青岛科技大学/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