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青年|劳璟怡:守其杳杳,待彼昭昭

作者:劳璟怡 时间:2025-11-01 点击数:

劳璟怡,女,中共党员,生物工程学院海洋222班学生,任海洋222班团支书。

座右铭:守其杳杳,待彼昭昭

推免学校:山东大学

综合获奖情况:

荣获省政府奖学金、综合一等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奖励20余项;

获青岛市千名优秀大学生、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最美生工人等荣誉称号;

荣获“挑战杯”秦创原创新挑战赛国家级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银奖、山东省大学生创客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复合材料大赛三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级三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立项等。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信仰是心灵的灯塔,在人生的旅途中为我们指引方向。我在大一入学时,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校期间,积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理论,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根植于思想深处。2025年5月,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作为团支部书记,我积极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入学以来开展主题团日活动20余次,开展青年大学习45次,团支部完成率一直保持100%。

志不求易成者,事不避难进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回望大学三年,学习于我从不是“苦熬时长”,而是找对节奏的“精准发力”。

课堂是我筑牢基础的第一阵地。每次课我都会坐在教室第二排,带着预习时标记的疑问听课,重点内容随手画思维导图,课后当天整理笔记——这种“课前预习+课中跟进+课后复盘”的模式,让我专业课成绩始终保持在前5%,也为后续科研和竞赛攒下了扎实的知识储备。

遇到难懂的知识点,我从不“硬啃”。专业课里的疑难问题,我会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也会和同学课下激烈讨论;专业文献读不懂,就从摘要和结论入手,慢慢啃方法和表征测试部分,还把常用术语记在小本子上随时翻。慢慢发现,把“大难点”拆成“小问题”,学习反而轻松很多。

除了课本,我还主动拓展学习边界。跟着导师做课题时,从数据整理到文献综述,每一步都认真摸索;闲暇时看行业前沿的公众号推文,这些“额外输入”不仅帮我在推免面试时能聊出自己的见解,也让我更早明确了未来想深耕的方向。

其实没有所谓的“推免捷径”,不过是把“认真”二字落到每天的学习里。保持好奇,别怕难题,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推免路上,社会实践不是“附加项”,而是帮我打开视野的“窗口”。

去年暑假,我组织团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老人宣讲焦裕禄精神、乡村振兴战略、与当地村干部面对面交流当地现状。从一开始紧张到忘词,到后来能根据听众调整表达,我慢慢学会了用通俗语言传递知识——这也让我在后来的科研汇报中,更懂得如何清晰呈现观点。

这些经历没有直接给我“加分”,却让我跳出书本,学会了沟通、懂得了务实。原来每一次走出校园的尝试,都在悄悄为推免后的科研与生活蓄力。

致学弟学妹:

学弟学妹们,看着你们如今的模样,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会为成绩焦虑,也会纠结“要不要做科研/实践”。

其实不用把推免当成“独木桥”。成绩重要,但别只盯着分数:课上认真听、课后及时复盘,基础打牢了,后续发力才轻松;想尝试科研就主动联系导师,哪怕从整理数据开始,也是积累;社会实践别为“加分”去做,选真正感兴趣的事,反而能收获意外成长。

也别怕走“弯路”,我曾为竞赛熬夜却没获奖,也曾因文献读不懂沮丧,但这些经历都让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推免是一段旅程,不是终点,保持平常心,一步一步走,你们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邮编:266042

手机版